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让欺凌者就读专门学校,应有程序正义

让欺凌者就读专门学校,应有程序正义
作者:史洪举 经济民生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04.21

是否让施暴者就读专门学校,应摒弃“三同意原则”,注重参考受害人意见。

417日,湖北省教育厅联合省内8部门发文,要求“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明确提出,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称,转入专门学校目前实行“三同意原则”,即本人、学校及家长均同意,以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因此,目前国内各地“专门学校”普遍存在生源不足状况,大量需要特别看护的未成年人,没有得到应有的专门教育。
根据湖北省的意见,所谓“专门学校”,即指曾经的“工读学校”,在满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对在校学生实施重点看护。一般来说,专门学校的管理更为严格,甚至实行一对一看护,有“惩戒”未成年施暴者的意味。因此,是否要求施暴者进入专门学校,应设置科学公正的程序,尽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而非拘泥于“三同意原则”。
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且很多事件情节极其恶劣,令人发指。但普通学校却无法对学生行使相应的干预、矫正、惩戒等权力。而且,多数中小学在校生未满16周岁,甚至未满14周岁,即便其非常顽皮难以管教,甚至对他人施暴造成严重后果,也无法对其施加治安管理处罚,遑论刑事制裁。即当前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让犯错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意义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就读专门学校则是一个不错的选项。让施暴者进入专门学校,既可以避免其在普通学校继续无法无天,欺凌他人,又可以避免被普通学校“抛弃”后流落社会,走上邪路,还可以施加更严格的教育乃至惩戒措施以矫正其不良行为,挽救迷失的灵魂。201611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也指出,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但目前的“三同意原则”却成了阻碍施暴者就读专门学校的主要障碍。由于一些人对专门学校及工读学校还存在误解,认为工读学校的名声不好。加之这些学校管理较为严格,甚至有可能“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一些父母很可能基于娇惯溺爱子女角度出发,拒绝将施暴者转入专门学校,施暴者本人可能更不乐意。这样一来,专门学校自然会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应当说,“三同意原则”旨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属于程序正义。但遗憾的是,该原则唯独没有考虑受害人意见,这样的程序正义其实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是真正的程序正义。要知道,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基本上均是未成年人,这些人的身心创伤更应该得到及时抚慰,其合法权益更不能被漠视。本身施暴者有错在先,要是再回避矛盾,以保护权益为名不敢触动施暴者利益,受害人将更加感受不到公平正义和制度温暖。譬如,施暴者如果继续与受害人同处一个学校,很可能还会发生暴力或欺凌事件,让受害人雪上加霜。
因此,是否让施暴者就读专门学校,应摒弃“三同意原则”,注重参考受害人意见。或者说,可从更为超脱的第三方立场出发,不被受害人或施暴者“意见”羁绊。如要求心理专家及教育专家对施暴者的心理和人格作出全面评估鉴定,并在此基础上举行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公益组织、受害人、施暴者共同参与的听证。以更加科学、合理、妥善地对待施暴者,让应该接受专门教育者接受适当教育,成长为健全的社会个体。    1383



繁体和简体有什么争议

繁体和简体有什么争议

繁体字是先人造字的成果,繁体字较能体现字的意思,更贴近生活,是生活的创造,是生活的体现。其次,看到一个简体字,你不能想象出这个字的意思,与繁体字相比,脆弱不少。第三 现在人们大多用手机 电脑 ,用手写的越来越少了,所以写起来麻烦并不是阻碍推崇繁体字推广的理由。 比如,繁体字的东,从这个字,你就能看出 的味道了,中间是一个日,然后一个木 架在上面,木表示山,日表示太阳, 太阳从山的那边升起,,而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所以是不是有 的味道了,而你从简体字的 ,你能看出 东的味道吗?能贴近生活吗?所以主张繁体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说了这么多,慢慢体会吧。

有人说,这将使得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随着繁体字的从此流逝,逐渐使后代人失去最基本的钻研权力。这句话是不是危言耸听我不做判断,然而,从新加坡人的华语水准的低落甚至对中文的掌握能力的流逝,这一个前车之鉴,可以为所有中国人警惕。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赶上学习繁体字的末班车,并在后来也学习简体字,对简繁两种字体都能掌握,更有感情。从字型上来说,美学角度而言,繁体字的‘美’毋庸置疑,繁体字的‘玄’更是令人自傲。简体字的‘便’,使我们动作快速,简体字的‘炼’,使我们灵活。

简繁两体互补相济,作为21世纪的华人,繁体字和简体字的掌握有其历史、文化和民族使命。全世界都承认,繁体字的‘千锤百炼’,蕴涵着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浩瀚渊博。简体字的‘俏丽简约’,是书写方便快速,跨进中华文化门槛的垫脚石。学习过繁体字的人,感受不到简体字的‘内涵’。中国文化重视的就是‘内涵’。世界上的文字几乎只是符号,只有中国字不啻是符号,更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髓’。由于简体字的‘规范结构’有其先天性的缺憾,‘规范字’的大规模使用,不收录很多原古文或繁体字中的‘异体字’,因此要掌握这些‘异体字’就必须借由这些字体的典故和渊源去推敲和搜索,更严重的是,由于这些异体字已经不收录在简体字中,一些古文或是历史文献就无法准确的反映在简体版的书籍中,就算收录了,由于没有繁体字的蕴涵,后代子孙是无法沿着繁体字纹路的思维推敲和钻研,只能旁敲侧击源远流长的祖宗文化和掌故,这费尽心机的‘痛’,按新加坡的经验,我估计将有大量的学子,会因此对中文的学习,乃至是中华文化的殷切意兴阑珊,久而久之将唾弃之而求他,这对本来就已经‘文化断层’的中华民族来说更是危机四伏,目前的中文在大陆还不见有差,但是随着老一代中国人都离开了之后,中国文化的‘搁浅和沙漠化’将浮到台面上来。

到那个时候。。。古训有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加坡的教训,不可不熟读。。。简体字有其方便性,繁体字更是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的智慧结晶。繁体字是综合了历代古人所创造、实践、磨合 、推陈出新 、千锤百炼下的中国文化瑰宝,中国政府如果要让后代的炎黄子孙更能掌握列祖列宗的文化遗产,绝对要三思后行,不止不能废除繁体字,更要使繁体字和简体字并行,中国子民要更有‘深度’,有‘层次’进而能像日本人或韩国人那样,既能‘与时并进’,又能‘准确的掌握’自身的文化瑰宝,不能对自己这么宝贵的文化瑰宝说丢就丢,愧对子子孙孙。中国人已经走错很多路了,请不要让我们再对这条巨龙绝望。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体制机制弊端为腐败提供土壤

体制机制弊端为腐败提供土壤
2017-02-05 09:05 来源: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
  作者: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周 琪

美国政治体制并不像其所标榜的那样在法治轨道上完美运行。美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腐败非常严重的时期。美国政府的反腐败机制也是二战后才逐步建立的。但迄今美国的政治腐败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美国的体制机制缺陷造成的。

  国会议员的特权

  按照美国的制度设计,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相互分立、相互制衡。作为立法部门的国会要对行政部门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其中包括对行政部门腐败行为的监督。由于国会拥有立法和监督的实际权力,国会议员便成为被贿赂的对象。一些个人或利益集团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如捐赠竞选经费、送礼、提供旅行和娱乐便利等,来诱使议员在国会中提出对他们有利的法案,或在对其有利的法案上投赞成票,或在行政部门处理与己有关的案件时给予庇护或干预。因此,国会成为腐败问题频发的部门。

  为了建立一个可以制衡行政部门权力的立法机构,美国最初的立宪者们在宪法中作了如下规定:国会议员除犯叛国罪、重罪和妨碍治安罪外,在一切情况下都享有在出席各自议院会议期间以及前往和离开各自议院途中不受逮捕的特权。宪法还赋予国会自行处理内部事务的管辖权:每一议院是其本院议员的选举、选举结果报告和资格的裁判者;每一议院规定本院议事规则,惩罚本院成员的不当行为,并经2/3议员的同意方可开除议员。这一自我管理和自我惩戒的规定实际上为国会议员保留了特权。

  由于国会享有上述特权,历史上对国会议员违法行为的处罚都比较轻。例如,1856年,一名国会议员酒后开枪打死了一个侍者,但该议员没有为此在监狱里服一天刑。这种司法状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水门事件之后才发生一些变化。1976年司法部作出决定,今后在华盛顿特区,法律对国会议员和其他公民一视同仁,只有违章停车是例外。

  国会内部对行为严重不当的议员有两种惩罚方法,即谴责和开除,其中开除是最严厉的惩罚。但是,两院都很少采取这一惩罚措施,尤其是针对腐败行为。例如,从国会建立到1991200多年的历史中,虽然参议院有9次、众议院有13次因腐败或贪污而动议开除某议员,但在参、众两院的表决中都未获得通过;而对谴责某议员的表决也仅有6次得到了通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任何惩罚决议都要得到2/3的多数票才能通过,而议员们碍于朋友、同乡、同一利益集团或同一党派的关系,很多情况下不愿对惩罚决议投赞成票,特别是在参议员之间。无论党派倾向如何,全美为数不过100名的联邦参议员,都属于美国的上层社会,他们自然彼此相互维护。

  当然,国会议员也会受到政府道德管理体制、媒体、选民等的制约。1989年的《道德改革法》要求原本仅适用于行政和司法部门的道德标准,也同样适用于立法部门。然而,国会道德管理方面的改革并没有根本改变国会议员的特权与其受监督程度之间不平衡的状况。结果就是,国会议员的腐败问题屡禁不绝,并且近些年来美国的重大腐败案件大都与国会议员有关。例如,2006年曝光的近几十年来最大的游说业丑闻——阿布拉莫夫案中,有4名国会议员以及十几位现任或前任国会议员的助手都卷入其中。

  国防采购的诱惑
  在行政部门的腐败问题中,国防采购中的腐败始终是一个痼疾。美国国防采购涉及巨额资金,在多年运行中不断出现腐败案件。从2008年到2016年,五角大楼每年的军事采购费用都在1000亿美元以上,2008年甚至达到1600亿美元,这诱使一些政府官员在进行国防采购时试图利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

  美国国防工业公司同政府之间关系密切。从法律上讲,它们本应彼此保持一定距离,但实践中它们又密切合作。虽然庞大的国防工业公司大都是私人企业,但政府却把国防工业公司看作介于私人商业和公共事业之间的实体,既把它们当作合同商,鼓励它们相互竞争;又把它们当作公共事业,对它们进行严格限制。国防合同商不像大多数公共事业那样对商品和服务拥有垄断权,但它们的地位又常常接近于垄断。美国政府对它们的策略是竞争和管制并用,通过竞争来减少成本,通过管制来限制利润。所谓竞争往往是指在政府采购中采取竞标的做法,但是即便如此,仍有很多能让个人获利的空子可钻。

  五角大楼在国会的敦促下,一直努力将政府采购中的多种非竞标合同转为竞标合同。但是,五角大楼所谓的竞标实际上是它同少数几个挑选出来的合同商之间的谈判投标。

  此外,国防采购涵盖了非常复杂的武器系统,由于武器性能和价格问题的复杂性,国防采购的案子非常难以被起诉。而且,国防部采购官员有时会从政府部门转到私人公司工作,比如达到退休年龄的军事采购人员和其他想得到更高薪水的人,时常留意私人部门的工作机会,许多人最后转到了他们在政府部门工作时负责监督的公司。这种职位上的转换,让人很难判断是否存在利益交换,也无法判断国防部的采购人员是否真正站在政府立场上与公司进行合同谈判。由于把国防合同公司看作是潜在雇主,他们往往并不是为政府的最佳利益工作,而很可能利用内部情报订立损害政府利益的合同。

  针对严重违反现行采购规章的情况,特别是国防部中的情况,国会1988年颁布了《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修正法》,以限制采购腐败行为。尽管有法律规定,与国防采购相关的腐败问题仍然不断发生。19886月,联邦调查局的人员在12个州突然搜查了35个以上的办公室,为调查有关采购的违法行为收集证据。这次调查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它进行了270次传唤,导致可能针对100多人的起诉。它的调查对象集中在三种非法活动上:相互竞争的合同商直接在投标时进行共谋;国防部官员把关于投标的内部情报透露给合同商;国防部官员改变合同说明书以使某一公司有可能获得合同。在这些行为中都涉及贿赂。随后,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到1990年至少对15个国防合同商进行过调查,如麦道公司、诺思洛普公司、尤尼塞斯公司和联合技术公司等这样的大公司。调查有很大收获,比如证实了前海军官员向麦道公司透露了海军发展喷气式战斗机计划的内部情报。

  到2004年,又暴露出军事采购领域的另一个大丑闻。此事涉及五角大楼负责空军采购的第二号人物达琳·朱云。在事发前的10年中,朱云有权决定政府出多少钱购买轰炸机、战斗机和导弹,并负责与波音公司大多数的交易谈判,每年她经手开支的纳税人的钱约300亿美元,甚至高于国土安全部或司法部的预算。但是朱云从2000年开始,在同波音公司谈判合同中,以多付给波音公司将近60亿美元作为贿赂来换取自己的女儿、女婿在波音公司的任职。200211月,她又为自己谋取了波音导弹防卫系统副总经理的职位,年薪25万美元,外加5万美元奖金。而朱云的上级竟然对其所有违法行为毫无察觉,朱云甚至在同事中还享有“强硬的谈判者”的好名声。这说明,美国国防采购中的腐败漏洞确实太大了。

http://theory.gmw.cn/2017-02/05/content_23636458.htm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敦煌艺术大展为成都留下什么

敦煌艺术大展为成都留下什么
2017-04-12 10:09 来源: 新华网 蓉平       918

   从隆冬到初春,这场“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不仅在成都盛况空前,更搅动全国文化产业一池春水。据统计,大展参观人数共计108万人次。展览期间配套举办的讲座,现场参与7700人次;配套社教活动46场,共5000余人参与。整个大展期间,全国有超过1000万人通过直播看展、听讲座。

  历时3个多月, 观展超百万人。敦煌艺术大展究竟为成都留下什么?
  一场关乎文化的洗礼,一路对于文脉的追溯,一次文化自信的提升。复制品及上百件精品文物,再现敦煌辉煌历史;彩塑精品,展现中西文化交流独特魅力。沿着敦煌石窟艺术与丝绸之路这两条主线,大展不仅显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也对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升华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四川是中华丝绸文明起源地之一,作为丝绸之路交汇点、枢纽地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价值;巴蜀文化在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交融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成都作为文化古都的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提升。传承丝路文化、再创开放新局,成都有实力,有信心。

  一座文化名城需要不断的文化滋润,尤其对于担当国家使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西部文创中心的成都而言,更需要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以敦煌艺术大展为标志,开馆仅8个月的成都博物馆,已经成为成都最具吸引力的文化、文明和历史的公共教室。不止是成博,近年来,成都的大小博物馆发展迅速,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种类来看,都迈入了全国前列,俨然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通过特有的语言,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博物馆生动地展示着成都精神,也见证着成都力量的日益崛起。敦煌艺术展犹如一次大课,担当着对历史、文化集中教化的任务。文化,不仅浸润着市民生活,也正在提升成都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软实力,护佑着成都从区域性中心城市迈入国家中心城市,走向全国城镇体系“金字塔”的“塔尖”。

  而成都“敦煌·丝路”大展的突破百万人次,不仅力证成都博物馆向世界博物馆进发的可能性,也折射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勇气和努力。勇气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勇气横亘古今,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向前发展的动力。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是三輸,還是四叔?——該死不休的一例一休


時事觀察家  Sting Leon
一例一修,各方窒礙浮出,提請修正的意見不斷,政府單位現在還礙於(不知誰的)面子,不肯輕易鬆口。
邏輯有問題的行政院發言人「能量不滅定律,不可能三叔!」的不讀書沒常識之經濟市場比喻就不用討論了。公共政策總要有個得利者,資方,勞方,消費者三方到底誰贏了?
三贏?那是不可能的事,能這樣幹,前好幾任總統早就這樣幹了,路邊李子不能採不是人家笨,是知道吃了會拉肚子的。體質不夠硬要吃瀉物,然後說肚子拉過會幫助體質轉型,這種鬼話你相信的話,你拉了肚子去撐竿跳看看,看會不會因為腹瀉而因此跳的更高。
一贏兩輸?最有可能這一贏的是勞工,但現在還沒看到有人高聲喊我贏了,或至少暗地開心。
兩贏一輸?勞資本就有對立能量,兩贏應是消費者跟勞工,勞工剛說過了,你我都是消費者,現在一千塊掏出來比棉花糖消失的快的你有贏的感覺嗎?
三叔?許多人的父親只有一兩個弟弟,但這政策應該讓不少人一夕之間多了三叔了。
你問我那到底是什麼狀況?我也不知道,也不該我知道。因為台灣的勞動狀況有產業別,產業別裡還有公司別(如華航跟長榮),還有城鄉別,或城鄉性別國籍混合雙打/亂鬥別,每個地方跟業種都不一樣,要負責去搞清楚的,是政府(若沒搞清楚就硬要出手,也是挺天才的就是了),到現在也沒看到個像樣報告,說到底誰贏誰輸了,跟十二國教一樣,空有「大家都是高中生了,以後一定會更好」/「這樣就能產業轉型了,以後一定更好」的呆子想像,這政策到底誰得利了,說不出個所以然。
你覺得突然多了個三叔很難過嗎?我認為還有人會成為四叔。
那些開早餐店或各型小老闆或便利店主的個人與其家人,考量小本經營,薄利有限,人工太貴,只能剝削自己與家人(家人算勞方還是資方啊?),好,這是自己選的,但有種情況是,長照人力,若依此法確實落實,假日加班費另計,請不起計時工或假日加班工,「通常」(我沒說這是正常的或應該的)照顧責任就是在沒出嫁的女兒身上了。
她相當有機會成為四叔。

(本文原刊載於 Sting Leon臉書,經作者授權轉載)

矯枉,必須要過正:從原住民積極優惠待遇談起

矯枉,必須要過正:從原住民積極優惠待遇談起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主任 包正豪

4/25/2016

因為花蓮兩所中學被列為原住民重點學校,其教師缺額應保留特定名額給予原住民的新聞披露後,引起社會輿論討論。原住民社群普遍持正面看法,認為有助於原住民文化傳承。但是漢人社會,特別是教育界,卻持保留態度,認為教師資格應該是專業取向,不該有特殊保障配額。甚至有部分人士認為,政府已經給予原住民族「過多」的優惠待遇,會造成「反歧視」問題。
然而積極優惠待遇並非道德高尚的同情心,或是佔據社會優勢地位者的憐憫與施捨。比較起來,它比較像是「贖罪券」,用來買心安的。日本殖民政府的「蕃地政策」和中華民國政府過去的「山地/原住民政策」,都是將自身的價值觀與政治社會經濟體系,強加在原住民族身上。將原住民賴以維生的山林土地劃歸國有,然後懲罰原住民在山林之間採集、利用、獵捕的謀生行為。因為這些行為「違法」。一時之間,過往自給自足的原住民族被迫接受貨幣經濟制度。原本那些只要到山林之間取用的生活物資,現在都得要有貨幣才能購買。但原住民族卻又被剝奪生產工具,而難以賺取貨幣來交換。
用個比較直白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說吧!一位世代務農靠著幾分水田來養活全家人的台灣老農,突然間政府宣布,基於涵養水源的需要,他的水田被劃歸為限制開發地段。老農賴以為生的田地/生產工具被剝奪了。政府一沒有提供任何補償,二沒有給予老農其他謀生機會。老農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這時候政府施以小惠,給他的小孩學費減免,讓他的小孩考大學有加分。然後旁人還要說風涼話,講說怎麼要靠政府補助和加分,真是米蟲。試問:這是誰造成的?
這種事情在漢人社會當中是罕見案例,但對原住民族而言,卻是共同的被壓迫經驗。這種壓迫是制度性的壓迫。因為生產工具的被剝奪,原住民族根本難以翻身。簡單來說,要不是國民黨政府到台灣實施土地改革,讓大量佃農能夠擁有田地。這些農民沒有機會能夠溫飽,更別說攢錢供子弟讀書,用教育改變下一代的命運。土地改革給了台灣農民一線生機,但原住民族的土地改革在哪裡?很遺憾,漢人政權根本沒想到過這個問題。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於他人的苦難,我們很容易視而不見。但是做為一個進步的社會,人民應該要有自省的能力。也許我們並不懂那些支撐積極優惠待遇背後的高深理論,但透過直白的譬喻和常識概念,我們應該知道原住民族當下的諸多困境,其實都是我們造成的。
追本溯源,如果大家都站在始初起點的平等線上,確實沒啥必要給予原住民族積極優惠待遇。但是,原住民族真的和漢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嗎?如果從一開始就不平等,那後來的表現有差異,這到底是社會不正義的現象,還是原住民就是「比較差」?因此,所有對原住民積極優惠待遇的質疑,都應該要先證明漢人和原住民族確實已經站在同一起點上。如果你不行,那表示原住民積極優惠待遇還有存在的必要,至少買個心安。因為那表示原住民族的弱勢地位是我們漢人造成的。


别让“你得让我喝口汤”说得理直气壮

郭俊奎
2016年06月17日14:1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频频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使脱贫对象的“获得感”被严重剥夺。除了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层干部惯用的违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败,正在成为基层干部蚕食群众利益的新变种,即“给你争取一碗肉,你得让我喝口汤”。 (6月16日《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村社干部理直气壮地要求群众“给你争取一碗肉,你得让我喝口汤”的现象越来越多。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一些村社干部把扶贫工作看成了“私家事”,觉得项目是他争取的,给贫困户下拨的资金是他协调的,他就应该得一份“辛苦费”。二是缺乏民主决策和监督,给一些村社干部暗箱操作埋下了隐患。三是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使原本规定明确、边界清晰的惠农政策,成了村组干部的“自由解释权”,所以,一些人敢明目张胆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扶贫款。
村社干部“雁过拔毛”的“你得让我喝口汤”,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降低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并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使以权谋私、与民争利、贪污腐化、欺压百姓的现象由暗变明,严重混淆了人们的是非界限。因此,绝不能容忍这种“微腐败”继续泛滥,而应该以“零容忍”态度加大惩处力度,保证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风清气正。
要用制度为扶贫资金管理加上“安全锁”。遏制“你得让我喝口汤”,必须建立扶贫资金专户,对开支使用实行报账制管理。同时,充分发挥检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作用,使扶贫资金预算、使用、结算环节始终处在政府监管之下。这样,才能使扶贫资金放在亮处、花在明处。
要用民主为扶贫资金使用设立“监督哨”。遏制“你得让我喝口汤”,必须增加扶贫款项使用的透明度,群众申请扶贫款项,先召开村民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在此基础上再报上级审批。扶贫资金到位后,应该定期公开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这样,才能预防“雁过拔毛”问题的发生,也才能遏制扶贫资金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
要用政策宣传为扶贫资金治滴堵漏。遏制“你得让我喝口汤”,必须通过政策宣传,彻底取缔村社干部对扶贫款项的“自由解释权”。特别是县乡党政部门,应该加大惠民政策宣传力度,该开的群众会要开,该讲的问题要讲清楚,绝不能把文件发给村社干部就等于发给了群众。只有让群众心知肚明国家政策,想用“自由解释权”换口“汤”喝的村社干部就从根上断了“汤”源。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1060字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617/c1003-28453955.html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四个全面”新理论广受嘲讽              2015. 03. 05   美国之音

摘要:
中国官方媒体正在展开“最高规格、最强火力”的宣传攻势,全面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行造势。

《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李肇华(Josh Chin) 分析:中共高领导人的政治口号往往遵循两套路子之一:1)数字路子:如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赵紫阳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等等;2)寻常口号路子:如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如今,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似乎显示了他属于数字派。

“这四个全面其实是对以往的(中共)领导人提出的这些概念的重新诠释。比如说,‘小康社会’是邓小平上个世纪就说过的。‘改革’也是上个世纪说过的。‘依法治国’是江泽民提出来的。‘从严治党’历史就更悠久,从毛时代就说从严治党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冷饭,只是翻炒,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创新。”

中国官方媒体正在展开“最高规格、最强火力”的宣传攻势,全面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行造势。

官方的这种宣传与中国民间与海外媒体的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观察家们注意到,中共宣传部门全面封杀中国民间和海外舆论有关“四个全面”的异议,这种封杀跟官方的宣传构成一种喜剧性对应。

高调宣传近年罕见
在春节刚过、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共控制的官方媒体为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的说法进行的宣传是过去几十年来所罕见的。

官方各种媒体显然是奉命广泛转载或转发的宣传大力强调“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理论价值: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此外,中国问题观察家还注意到,中国官方媒体的写手这一次还有意无意地调遣1960年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高潮时期的歌颂毛泽东的“颂歌” 体来为习近平做宣传: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都是毛泽东的诗词。)

“四个全面”理论何在
截至目前,中国官方媒体对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只是进行上述那种清一色高度赞美宣传,没有对中国公众和外界陈述展示其理论在哪里。

在中国国内,虽然也有评论者对官方这种缺乏实质内容的宣传感到奇怪和滑稽,但他们的评论不能公开发表;即使是通过微博等自媒体发表也会被迅速删除。

与此同时,美国《纽约时报》225日发表的一篇没有署名的新闻报道,对中国官方的这种宣传提出了如下的分析:

“习近平2012年执政伊始即提出‘中国梦’的口号,但这个官方表述尚乏理论色彩,已被诟病内涵不清晰,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且官方解读与民间解读始终存在分歧。用‘宪政’、‘法治’等概念解读中国梦的言论遭到压制。

“这一次,‘四个全面’被《人民日报》称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其提法显然是为了把新口号加以理论化,甚至希望提升到可以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比肩的高度。”

而《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李肇华(Josh Chin)则是从另一种角度、用另一种笔调呈现习近平“四个全面”缺乏理论含金量的尴尬:

“中国政治数字学的鉴赏家如今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上任两年多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亮出了他自己的数字化政治哲学。”

李肇华接下来写道,中共高领导人提出纲领性的政治口号或所谓理论往往是遵循两套路子之一:

1)数字路子:如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赵紫阳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等等;

2)寻常口号路子:如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如今,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似乎显示了他属于数字派。

“四个全面”冷饭翻炒
在官方媒体展开正式的“四个全面”的宣传之前,中国历史学者、评论家章立凡就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文章,指出了一个他所观察到的一个现象,这就是中共理论界在过去三十年里进入后继乏人的黄昏,“一代不如一代,主体理论的三座‘里程碑’为例:‘三个代表’尚有本体论的高度,‘科学发展观’已降等为方法论,‘中国梦’则犹如雾霾中的风景,触摸不到理论框架。”

在“四个全面”的官方宣传全面铺开之后,章立凡的看法是,“四个全面”的很难说有什么新意。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

“这个全面其实是对以往的(中共)领导人提出的这些概念的重新诠释。比如说,‘小康社会’是邓小平上个世纪就说过的。‘改革’也是上个世纪说过的。‘依法治国’是江泽民提出来的。‘从严治党’历史就更悠久,从毛时代就说从严治党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冷饭,只是翻炒,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创新。”

多年倾心研究中国近代史、当代史的章立凡指出,在提出“四个全面”之前,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而截至目前,“中国梦”已经出现了三次;毛泽东在1949年讲的新中国是一个梦;邓小平讲共同富裕也是一个中国梦;每三十年就来一次“中国梦”。

在中共当局对“四个全面”铺开“最高规格、最强火力”的宣传,并对任何异议、哪怕是温和的异议进行全面的封杀之后,章立凡表示对官方的这种做法感到理解:

“执政党的执政理论现在已经很难自圆其说了。你本来打的是共产党的旗号,说是社会主义,但是大家看到的是权贵阶层暴富,社会(贫富悬殊、两级)分化。这些东西跟社会主义完全是两回事。再说,现在发展经济的手段也是资本主义的手段,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所以,邓小平讲‘不争论’,问题症结就在这里。一争论就漏馅了。所以,不能争论。这类理论问题也能是这样,只能由官方单方面进行解释,进行控制,不允许你有任何质疑。”

在对官方的做法表示理解之余,章立凡也对官方的做法表示了担忧——中共官方宣传说“四个全面”是科学思维,但科学思维为什么不能质疑呢?这世界上有不能质疑的科学思维吗?

全面领会学习“四个全面”
眼下,中国国内外的观察家们纷纷在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评论猜度习近平是否会将“四个全面”提升到跟“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并驾齐驱,今后也要载入中共新党章。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评论员文章说:“‘四个全面’背后,是一以贯之的‘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是高瞻远瞩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

《华尔街日报》记者李肇华的报道是:
“现在还不清楚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新理论对实际政策会有什么影响。现在已经清楚的是,随着中国的立法机构即将在北京举行年度会议,中国各地的官员必将争先恐后地全面学习领会它。”

……………………………………………………………………………..
“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
中国日报网 2015-02-26 10:12

春节之后第一个工作日,《人民日报》推出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首次权威定义“四个全面”。
请看《中国日报》的报道: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reform, rule of law, Party discipline -- these "Four Comprehensives" are Xi Jinping's blueprint for China's future.
小康社会、改革、依法治国、党纪,这“四个全面”是习近平为中国未来描绘的蓝图。

“四个全面”即Four Comprehensives,指的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omprehensively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全面深化改革(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全面依法治国(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
全面从严治党(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Party discipline)。

习近平在201412月份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四个全面”的本质就是“战略布局”(strategic blueprint)。

201211月,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the Chinese Dream)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the great renew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小康社会”(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不仅仅是201211月党十八大提出的主要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a crucial step towards the Chinese dream of great rejuvenation)。

2013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改革”(deepening reform),部署了繁荣与社会进步的路线(the route to prosperity and social progress)。

2014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the rule of law),保证政府制度的现代化(guarantee modernization of the system of government),并倡导社会公正(championing social justice)。

2014108日,习总书记提出从严治党(strengthening Party discipline),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刘秀红)
…………………………………………………………………






從課綱微調抗爭看「批判性思考」

聯合新聞網   2015-07-07 09:36:52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是最基本的思考訓練,但在台灣連大學都很少開出這門課,更不用說依循「課綱」的高中、國中了。而在開放國家,小學教育中就已經開始獎勵學生判斷他人和自己想問題的方式了。台灣的教育,雖然已經有了一些形式上的開放,但是在「課綱+制式考試」的鐵箍之下,基本上脫離不開馴化式教育這本質:知識範圍的馴化、行為方式的馴化、價值傾向的馴化。

學校像馬戲團


台灣的一般父母和教育部,不要看他們成天把「開放學習」、「活潑學習」掛在口中,內心潛意識深處還是把學生當成一個個需要補充知識的無知者、一群「獸性」必須被馴化的受教者,而不是具有判斷思考潛力的自主者。


說得狠一點,在教育部的「領導」(其實是分配資源的權力)下,台灣多數學校的整體氣氛像是一個馬戲團,賦予老師的責任比較像是馴獸師:給予制式固定的技能,馴化學生的行為和價值。這使得內心不服教育部規範的校長或老師很痛苦,而內心不服學校和老師的學生也很痛苦。


台灣的教育體制,就是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天敵,每年數千億元的預算,就在少數人制定的「課綱」和隨之而來的「制式考試」之下,變成了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殺手。後果就是台灣青年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薄弱,也難怪當他們起身抗議體制或課綱時,經常陷入雞同鴨講、張飛打岳飛的境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批判性思考的本質與作用


批判性思考能力之所以重要,因為缺少了它,人的行為動作,就會直接和情緒或「相信」(Belief)掛鉤。我們都知道,從街頭兩個人打架,到國家戰爭,經常是因為雙方所相信的不同,或一時情緒的高漲。而批判性思考能力,就是一道防火牆,能夠讓人冷靜下來,從而找到真正的解決方向。


批判性思考這功夫,可以針對別人,也可針對自己,但不管針對誰,其基本要素就是講理。講理是一種技能,但更為根本的是一種心理狀態;自己在想問題或說話時,是否把講理當作一種標準來要求自己,只有本人最清楚。因而,技巧可以訓練,但是心理狀態只能自己要求自己。


講理,技巧上很容易,但在心理狀態上非常不容易。因為,一個真正講理的人,心理上是有納入任何不同觀點(看事情的角度)的準備。你如果天生就排斥某種信念、某種價值、某種行為方式,那就很難說你是一個真正講理的人;你至少得有耐心聽完別人觀點的自制力,才能稱得上是講理。否則,即使你為自己的觀點提供了證據上、邏輯上的完美呈現,你也不過就是一位雄辯家罷了。


說到底,批判性思考就是一種不斷詰問的過程,不但詰問對方,也得詰問自己。兩者只要缺少一個,就不符合「批判性」的標準。台灣的教育氛圍之所以是「馴化式」,正是因為只要求學生詰問自己,而不鼓勵學生詰問他人,尤其當那個「他人」是老師或長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課綱微調事件本質


在「課綱微調」學生抗爭這件事上,若用批判性思考能力作為評論基礎,我們只能站在學生這一方。這並不代表學生對課綱內容的「看法」或「信念」一定是對的,而是因為教育部表現不出任何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從而根本無能理解事件的本質。

教育部完全看不出來,這其實是一場青年學生對馴化式、馬戲團式教育體制的世代翻轉,即使它不在反課綱微調這件事上反應出來,也遲早會在其他事上反應出來。若不變革體制,昨天是大學生反你,今天是高中生反你,明天就會是國中生反你,而反你的表面理由可以有千百種。


高中年紀,其實已經具備批判性思考的天賦,他們今天用你認為「無理」的方式反你,主要原因就是你過去不但不教,而且還用體制不斷打擊他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如同前文所述,沒有了批判性思考能力這道防火牆,人們(尤其是青年)的行為動作只能直接和情緒和「相信」對接。


課綱抗爭只是一個例子,過去三年中發生的所有青年運動,包括佔領立法院,全部都有一個共同因子:學生們對馴化式教育內心深處已經煩(恨)透了,只要出現引信,行為上就按耐不住。



台灣急需批判性思考的課程,但是教育部官員和多數老師們,可能得先上這門課。(多囉嗦一句:在教育部服務的人,也被社會俗稱為「官員」,自己不覺得有點怪怪的嗎?「教育部官員」這個詞,有點像「留著辮子的現代人」或「21世紀纏足法」,前後概念兜不攏;既然是「官」,直覺上就是一群思考能力不需要被檢驗的上位者,那怎能期待他鼓勵設立Critical Thinking的課程呢?)

作者/  范疇

        連續創業於美國、新加坡、台灣、中國達30年。最新出版《與中國無關:第二季襲來!!三十年後的三種台灣》。相關著作另有《與中國無關》、《中國是誰的?從台北看北京》、《台灣是誰的?》等書。
▎作者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2020bluesea